奇闻娱乐网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仿佛昨天这班孩子才刚刚入学,转眼今天到已三年级结束。随着教改的步伐,我也实践了3年,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我也有一些思考和心得,现总结如下: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老师在备课、授课、评价是要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学生要注重“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真的到那里了吗?”而依据国家课标实施教学评一致性就要求制定学习目标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去制定,学习过程要借助国家教材等资源进行教学,学习评价要根据全国高考命题进行。
我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时,学习目标也是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目标,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化的制定,例如三下第四单元《有多重》的学习目标:1.通过对“前置学习单”中问题的调查,解决天平称重问题过程中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应用其进行千克与克的单位换算。2.将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于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从而建立1千克于1克的质量模型,并在生活实际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而《课标》要求是: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我觉得这两个目标既符合《课标》的要求,也具有具体的指向性。我的理解是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具体到操作方法、实现途径和实现的结果都要呈现在学习目标中,这要不但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探索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检测学生学习的完成度。目前我的常识还在继续,有时制定的目标也不够具体、可操作,但这比不妨碍我不断探索的信心,我依然会遵循这些原则进行我的学习目标的编写过程。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时,我会根据课型尽可能地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授课,孩子们也很乐在其中,为此我也编写了一些奖励制度,各小组每次都会积极的进行组内分享、讨论和评判,我会在小组合作中走到孩子们中间,有针对性的指导小组内成员的交流方式和分工合作,也会指导他们的汇报顺序等。经过三年级这一学年的积极尝试,我们的课堂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尤其在汇报时,小组成员的声音洪亮了、汇报也能照顾到组内大部分成员,汇报的内容较完善和全面。评价除单元检测外,在课堂上我还有效利用书中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有时我也会出一些课堂检测题检测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目标达成度等。
教学过程是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而教学内容是为学习目标制定的情境,我也是在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编排,利用实物和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尽量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探索,习题有效练,总结、评价随时做。例如三年级下《1吨有多重》中,学生探究新知活动我设计了三大块:1.分析情景,2.合作共究,3.总结新知,想法就是:学生通过分析主题图,感受引进更大质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吨”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再由我直接给出“1千克=1000克”这个事实;通过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1吨的实际模型,例如分享生活中见到过的1吨重物体,有的孩子就说到“一个甲壳虫汽车大约重1吨”,也有的孩子说“我见过爷爷家买过1吨的煤”;对于“吨”那就更有说法了,有的孩子在大桥上见过“限载30t”、电梯“限乘1吨”等等,孩子们的分享让所有人的视野开阔了,也有效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建立起了联系。还有集体性的合作不但有趣而且更加形象具体,还是《1吨有多重》中,我请孩子们一个一个上前来集中站在一起,报出自己的体重,其他孩子加和,我也用计算器配合,站上来32名同学已经达到一千千克以上,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1吨的质量。
我的总体感受就是,当目标明确,又具有指导、操作作用时,教学设计也会变得较为轻松和实用。而评价也是基于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量化标准和提前预设。但对于学生完成度的把握,我一直又有些困惑,有时不知学生达标率有没有我预计的高,即反馈不能做到全面及时,只能针对中等生的课堂反应做出判断性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我一直在遵循、摸索、实践,有成效也有不足,有明朗的也有困惑的。曾听一位教授讲座时说:“课改,就是要创新实践,你改了总比不该要好”,我也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实践着课改的决心,我也把“教学评一致性”应用在了实际教学中。